娛樂城肺癌是相對難纏而棘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美國肺癌造成的死亡人數超過大腸直腸癌、乳癌和胰臟癌的總和。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監測、流行病學和最終結果 (SEER) 計劃的估計,2020年美國有超過22萬名患者被診斷出患有肺癌和支氣管癌,超過13萬名患者因而死亡。
台灣的肺癌發生率更高居亞洲第2,全球第15。肺癌患者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且確診時大都已屬晚期,因此藉由正確的肺癌篩檢策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顯得非常重要。
美國預防照護專案小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USPSTF)很早就看到這個問題,2013年針對肺癌篩檢提出建議,凡是55~80歲、吸菸總量超過30包年,且目前仍在吸菸或戒菸時間少於15年者,每年均應接受以肺癌為標的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包年數,是指每天吸菸包數乘以吸菸的年數,例如一天一包,吸菸30年,包年數就是30。
2021年3月,USPSTF建議擴大篩檢對象,只要年齡在50至80歲之間、吸菸總量超過20包年,且目前仍在吸菸或戒菸時間少於15年者,每年均應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預估每年將增加一千五百萬名美國人符合篩檢資格。
USPSTF之所以會做出這個決定,主要是2011年美國一項大型隨機國家肺篩檢試驗(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 NLST) 的結果發現,每年透過LDCT進行肺癌篩檢,可讓過去15年內吸菸總量超過30包年的繼發性肺癌高危險族群,肺癌死亡率降低20%。
此外,2019 年歐洲大型隨機試驗(Nederlands-Leuvens Longkanker Screenings Onderzoek,NELSON)的結果,更進一步證實這些發現,LDCT 篩檢可將這類高危險族群的肺癌死亡率降低高達33%。
這兩項試驗的結果,強烈支持USPSTF和數個著名醫學協會的決定,包括國家綜合癌症網絡、美國家庭醫師學會、美國胸腔外科協會、美國胸腔科學會和美國胸腔科醫師學會,因而建議擴大高危險族群的範圍,將他們全都列為年度篩檢對象。
雖然2021年USPSTF肺癌篩檢指南增加了符合篩檢條件的個體總數,但有重要證據顯示,當前的篩檢標準仍將許多肺癌高危險族群排除在篩檢對象之外,造成篩檢漏洞。
比如說,被目前指南列為篩檢對象之一的已戒菸族群,只框列過去15年內戒菸的重度吸菸者,但事實證明,超過40%的肺癌是在戒菸15年後才被診斷出來;此外,美國癌症相關死亡的第七大原因是從不吸菸的肺癌,這在美國造成每年約2萬人的死亡。
這些既有事實,加上包括台灣、中國大陸、韓國和日本在內的亞洲地區,不吸菸女性的肺癌發生率又很高,非重度吸菸者或從未吸菸者等族群是否該納入篩檢對象,顯然不容忽視,近年來醫學界也紛紛討論這個議題。
有鑑於此,近來有些研究探討LDCT對很少吸菸或從未吸菸者的肺癌篩檢,期能找到因果關係,並尋求解決之道。其中,「以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篩檢台灣不吸菸肺癌高危險群之研究」(Taiwan Lung Cancer. Screening in Never SmokerTrial, TALENT) ,就陸續有新的發現。
2014年起,台灣研究團隊根據之前所建立的不吸菸肺癌風險預測模型,將55至75歲且三等親屬中有肺癌、肺結核或慢性阻塞性肺病家族史的非吸菸高危險群,列為 LDCT的篩檢對象。
截至2019年為止,總共收案1萬2011名受試者,預計追蹤六年。第一階段有395例進一步接受肺部組織檢查或開刀切除,其中313例確診為肺癌病例,占總收案數的2.6%,遠高於美國針對重度吸菸者NLST研究第一階段LDCT 1.1%的肺癌檢測率,且檢查發現的肺癌中,高達96.5%為有機會痊癒的第0至1期。
這些研究結果,或許可提供USPSTF未來修訂肺癌篩檢指南的參考,在兼顧健康人權及醫療經濟的前提下,及早篩檢出更多肺癌患者,及早治療,挽救更多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