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見的六種翻牌類型你可懂?

最常見的六種翻牌類型你可懂?

目錄

懂得如何把翻牌分類,能夠幫到你提升自己在翻牌後的打法,懂得如何把不同類型的翻牌與對手翻牌前的範圍聯繫起來,能夠助你在翻牌後作出更合理的決定。

問大家一個問題,在你們最初學打無限德撲的時候,你們最早學的策略是哪一方面的知識?

在學習了基本規則和做行動的先後順序後,你學的應該認牌力對不對?也就是如何判斷各種起手牌的牌力,比如:

*A♠A♣、K♠K♣、A♣K♣和Q♠Q♣是超強起手牌

*A♣Q♠、A♠J♠、J♣10♣、9♣9♠是較強起手牌

*Q♣J♠、8♣6♣、5♠4♠是偶爾有些可玩性的起手牌

*J♠2♣、8♠3♣及類似牌型則是垃圾型起手牌

學完牌力之後,你可能開始學「位置」在德撲的重要性了,然後接著就是下注量、底池賠率以及其他相關的翻牌後知識。對於這些知識的學習,你可能是有師傅或是牌友小夥伴指點,也可能是通過閱讀策略書或文章習得,或者是看策略視頻/撲克節目了解到,但把這些知識點融會貫通其實靠的是在實踐中領悟。

在學習或實踐的過程中,不少人開始間接了解到翻牌的各種類型,然後開始領悟到一手牌會受到翻牌什麼樣的影響,跟我們最初是挑選強牌或弱牌入局有很大關係。

像是AA或AK這種牌,它們在翻牌前算是強的起手牌類型,而這些牌型在翻牌發出後其牌力往往還是強的;而像JTs這種牌,因為有機會在翻牌提升牌力,所以也是一些不錯的起手牌;可如果是J2o這種垃圾牌,不管是從先天的牌力,或是翻牌能對它起到的幫助來說,這種牌型都只能被歸類為弱起手牌的類型。

厲害的牌手不僅可以想到翻牌會如何幫到或傷到自己的牌型,他們還有能力判斷出這三張牌對對手的範圍是利還是弊,然後依據這種判斷來決定打法。經驗老道對這個遊戲理解透徹的牌手,他們看到翻牌後,可以本能地判斷出眼前這三張牌對於入局的每一個玩家究竟是好是壞,這些老手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是因為他們能夠認清眼前翻牌的屬性,然後根據這種認知去做出判斷。

就這些各種各樣的翻牌而言,常見的類型有下面幾種:

*「高牌」面:包含兩或三張高牌(10x或以上)

*「小牌」面:包含兩或三張低牌(8x或以下)

*「濕」牌面:包含同花或連牌(促成潛在的同花或順子)

*「干」牌面:不存在聽牌(同花或順子)的面

玩家們可以很輕鬆認出「高」和「低」牌面,「濕」和「干」牌面雖然也不難認,但還是值得小小探討下。

比如10♣9❤8♣被看作是「濕」牌面,因為這三張牌既衍生出了同花聽牌又有順子聽牌,還有順子成牌,所以說那種包含兩張同花或是兩張連牌的翻牌其實都可以算是「濕」牌面的一種。

至於「干」牌面,說的則是Q♣7♦2♠這類型的翻牌,這種牌面跟聽牌幾乎沒什麼關係,當然你也可以說他有後門聽牌,但說實話,這種後門聽牌是需要轉牌或河牌都來幫忙才可以成牌的。「干」牌面通常也是一些彩虹面翻牌(意思就是三張牌都是不同的花色),因為這種牌面很難成同花聽牌。

有一點大家要注意一下,「高」和「低」牌面也可以被看成是「濕」或「干」牌面,不過這取決於這三張牌中同花和連牌的親密程度。

高手能夠通過對手翻牌前的行動,以及翻牌這三張牌推測出對手的牌力有無提升。

翻牌前,相比被動跟注對手raise的人而言,在前位raise或3-bet的人就秀出了自己的牌力,這時候他們牌就很可能是大口袋對或高牌這種牌型,因此如果翻牌發出像A♣K♦8♠這種「高」且「干」的牌面,那這種牌面跟翻牌前加注者或反加者的範圍聯繫更大,而如果翻牌是8♣7♣5♦這種「小」且「濕」的牌面,那這種牌面對翻牌前在盲位注位被動跟注的玩家更有利。

懂得利用對手翻牌前的行動判斷他們的範圍,並根據這些信息判斷他們的範圍與翻牌之間的聯繫,可以很大程度幫助玩家做出更合理的翻牌後決策。

給翻牌分類的方式其實還有一種,主要跟翻牌會引起多少行動有關,這種方法是Ed Miller提出來的,Miller用這種方法把翻牌分為「動態」型和「靜態」型。

所謂「動態」型翻牌,Miller的解釋是:這種牌面不會一直偏向某一個玩家,常常會把玩家間的戰火引向轉牌或河牌,這類翻牌有時還被形容成「撕逼」型牌面,因為這種牌面會留住更多玩家為底池而戰。

相比「動態」牌面,「靜態」型翻牌一發出來就會立即偏向某一個玩家,使得其他玩家不想再繼續下去。在這種牌面中,在翻牌這條街牌力領先的一方會選擇打價值,而沒在翻牌中牌的一方通常會嘗試將損失控制在最低,一方打價值,一方不打算支付,所以這種牌面引發的行動就會少一些。

Miller在他的《大定律》這本書中,用了挺長的篇幅去解釋這個概念,他說在「靜態」的翻牌中,不管是你或是對手的牌力,在轉牌或河牌都不會有太大改變,可是在「動態」的翻牌中,轉牌或河牌的出現會讓入局玩家的牌力有很大的轉變。

單純用乾巴巴的文字表述,大家或許會覺得有些枯燥,所以下面我們就用例子來為大家解釋一下動靜態牌面這個概念。

所謂靜態翻牌,類似K♣8♦3♠或J♦4♣4♠這種,在這類翻牌中,某位玩家在翻牌的牌力如果是最佳的,那他在後續兩條街的牌力也極有可能是最佳的,比如K♣8♦3♠這個面,你手裡要是有一張K(撇開對手也拿有比你大的Kx不談),你在翻牌應該是領先的,而能讓這種局面反轉的轉牌與河牌是很少的。

而動態翻牌,比如10♠9♣6♠或7♣5♠2❤這種就屬這一類,翻牌發出後,雖然玩家的牌力可以立馬得到提升,但很多轉牌都能讓局勢有很大的轉變,如果在10♠9♣6♠這種牌面中拿到頂對,它們應該不會給你提供已經穩贏的感覺,因為如果對手拿了兩高張或有聽牌在手,若是他們繼續打到轉牌或河牌,他們的牌力是有挺大機會超過你的。

正如Miller在《大定律》所說,「高」和「干」的牌面往往會偏向「靜態」面,當然也會有例外的時候,而「小」而「濕」的牌面則偏向「動態」面的屬性,不過這也不是一個完全絕對的歸類。其實這裡的重點並非只是如何識別各種翻牌,重點搞清楚如何在各種不同類型的翻牌中找出最合適的打法。

Miller在書中提到當牌面是「動態」型翻牌時,位置優勢起到的作用更大,比方在10♠9♣6♠這種牌面中,如果翻牌後你坐不利位置,倘若你是翻牌前的raiser,你應該不會想在這種面去c-bet;或者說你不是翻前的raiser,而你手裡拿著聽牌,為避免被對手加注趕出底池,你可能會選擇玩得被動些(比如check-call)。相反,「靜態」型翻牌就相對安全多,不管是對於想c-bet或是用半詐唬偷池的人而言,靜態型牌面都安全一些。

對於打牌的人來說,判斷對手們翻牌前的行動與不同類型翻牌間的關聯,並依據這些信息做出翻牌是否偏向於對手的判斷,這比在翻牌前挑選入局範圍這種活難多了,雖然難,可一旦能把這種活練好,那必是一種「梅花香自苦寒來」的happy ending。想要自己在翻牌後的技術變得更好,懂得如何分辨不同類型的翻牌並找出它們和對手行動的關聯性,這是大家提升技術的第一步。